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傅潇潇 □黄素珍 通讯员徐超 张穗)7月2223日,“2025水上救生救援职业技能竞赛”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来自宁波公安、消防及民间救援队的13支队伍、65名选手同台竞技、各展技能。
本次比赛由宁波市公安局牵头,联合市总工会、市体育协会共同主办。赛事恰逢“725世界防溺水日”来临之际,旨在通过搭建救生救援竞技平台,强化全民防溺水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防溺水的宣传氛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比赛设置了游泳徒手救生、无人机及抛投枪抛投、海域泥涂救援等5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既有传统技能比拼,也有科技救援展示,全面检验参赛队员的救援技能,为全省首创。
两天的赛事亮点纷呈。22日上午9点30分,海域泥涂救援团体赛率先开赛。参赛团队迅速分成两组,一组迅速在堤坝一侧建立锚点,另一组则由一名队员携带救援桨板,在湿滑的泥涂中跋涉50米至被困群众点,将其转移至桨板固定。堤坝处的队员通过绳索辅助,将受困群众及桨板拉回。该科目旨在提升救援队伍在泥涂环境下的专业救援能力,检验团队协同配合与应急处置水平。
“这种实战演练太宝贵了。在真实的泥涂环境中救援,和在泳池训练完全是两个概念。通过和公安、消防的专业队伍同场竞技,我们学到了很多实战技巧。”带领队员参加完海域泥涂救援项目的象山民间救援队领队胡可说。
当天下午的桨板救援个人赛同样激烈。参赛队员需划桨板至50米处的落水者身边,通过翻板技术将其救助至桨板并安全带回,考验快速反应、划桨技巧、体力耐力及救援技能。
在游泳拖带救人比赛中,参赛队员要在100米游泳过程中完成拖带“溺水者”和心肺复苏等操作。“这个项目考核的就是真实救援中的专业度,每一个动作都关系到生命救援的成败。”宁波市公安局三级高级警长俞振浩说。
在无人机抛投比赛区域,各支队伍紧张操作。参赛选手不光要懂装备、会操作,还要把“科技力”变成“救人力”。该科目要求队员在3分钟内完成设备组装和精准抛投,考验的是大家平时训练的扎实程度。
此外,比赛还专门设置了“舟艇综合救援”科目,通过无动力冲锋舟操舟、翻舟自救、舟艇救援、活饵救援、恢复动力驾驶等环节,检验参赛队伍在复杂水域环境下的舟艇救援技能、团队协作及应急处置能力。
经过两天的角逐,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公安警务航空队)、鄞州区公安分局获团体总分二等奖;象山参赛一队、海曙区参赛队、镇海区参赛队获团体三等奖。个人比赛项目也决出了不同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