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应急训练。在技能水平不会干扰比赛的情况下,能够顺利解决突发情况也是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为了提升选手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可在平时训练过程中人为设置一些“小意外”,让选手在平时训练中就能逐渐适应“意外”的发生,并学会坦然接受和沉着应对。
技能大赛的心理训练对技能训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各个教练与学校对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第一,错误地认为心理训练是专职人员的事,与己无关,存在“心理训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现象;第二,不能有效地把技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起来,把心理训练看成无法达成的“高大上”目标,错失了良机。当然,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需要教练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摸索,寻找适合选手个性特征的方法,与选手一同总结经验、加速提升,只有这样,心理训练才能真正促进技能大赛选手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是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教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并适时地进行点评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相互讨论中获得进步第三模拟训练是指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赛规程进行训练
技能大赛不仅比拼技能,还要比拼体能、战术与心理。心理训练不仅影响着选手的技能学习过程,还影响着比赛过程中选手的战术选择和体能发挥。通过长期系统的心理训练,选手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首先,选手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包括强烈的成就动机、充足的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其次,选手要有优秀的职业心理,包括坚定的职业理想和浓厚的专业兴趣。最后,选手要有熟练的心理技能,包括紧张应激控制、集中注意控制和学习情绪控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心理训练的方法不能是单一的,而应根据选手的个性和心理特质进行合理的组合。
第一,心理定位训练。技能竞赛是一项比赛,与学校荣誉、个人荣誉密不可分,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尽量淡化技能大赛的功利性,不要把技能大赛归结为简单的拿金牌、争排位。从某种程度上讲,技能大赛只是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对学生而言,虽然大赛最终是以金牌论英雄,但更重要的是享受比赛和训练过程,金牌对自己的发展有影响,但最终影响自己的是训练过程中的所得,这是值得一辈子拥有的。
第三,模拟训练,是指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赛规程进行训练。通常分为两种模式,一是项目内成员进行拉练,一是校际间的同项目拉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内容,现场评分采用教练评分或第三方评分。这种模拟训练通常会让选手很快进入比赛角色,发现其在比赛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教练进一步完善训练措施。但在模拟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选择适合的拉练对象,要选择适中的试题难度,要选择适当的拉练时间。否则,模拟训练只会适得其反。
第二,心理环境营造。良好的技能训练氛围能够加快学生的技能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训练的环境,要设计一些激励性口号、标语,训练工位摆放合理,营造积极向上的训练环境;二是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训练任务“日日清、事事毕”,不在实训室吃喝,不在实训室做与训练内容无关的事,保持训练环境清洁、整齐;三是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教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百度文库定的任务,并适时地进行点评,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相互讨论中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