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航天员、奥运冠军一起上体育课是一种什么体验?4月25日,“航天公益形象大使进校园”活动走进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2025年“中国航天日”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汤洪波,中国首位跳水奥运五金冠军、全国青少年体育运动推广大使吴敏霞与同学们欢聚一堂,共话奋斗精神与成长追梦,两位形象大使教授了同学们锻炼的要诀。
航天员汤洪波分享道,他在高中时参加招飞入伍,怀揣“飞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梦想,凭借不懈的努力终于有机会穿上航天服,成为了一名航天员。2021年6月17日,他坐上火箭,带着梦想冉冉升空,开始了第一次太空之旅。在此后的多次飞行任务中,他执行过核心舱维护、出舱等任务,为空间站长期稳定运营奠定基础。
“我们航天员也有体育课。”汤洪波介绍,航天员的日常训练包括有跑步、游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即便在太空,每天大约也有两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抗阻训练、力量训练等,“要时刻保持身体良好的机能,所以无论在地面还是太空,体育锻炼都很重要。”汤洪波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情绪调节的小窍门,“我在工作特别忙碌的时候,会选择在下班后去跑步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或者自己在心情低落的时候,会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些经历,希望对同学们有启发。”
中国跳水奥运五金冠军吴敏霞,曾以零水花的绝美姿势惊艳世界,共获得20枚金牌和32枚奖牌,成为中国奥运史上获奖牌数最多的女运动员。吴敏霞分享道,跳水比赛中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从起跳、翻腾、打开到入水,环环相扣,不容有闪失。而赛场上完成每一次精准的动作,都要靠每日训练的积累。
“教给同学们一个锻炼的动作。”吴敏霞现场为同学们演示,“上身保持,单腿呈90度抬膝,50次一组做IM电竞心理康复中心3组,会对身体核心力量的锻炼很有帮助。”吴敏霞还为同学们揭秘了“水花消失术”,“两手掌虎口对虎口抓紧,入水时保持手肩、身体、腰脚在一个垂直线上,就能压住水花获得高分。”看上去简单的一个动作,对于运动员来说却是日复一日地频繁练习,正是梦想的支撑,让运动员不断追求做得更好。
“紧张是正常的,它代表你对事情的重视。关键是要学会调节紧张程度。”吴敏霞表示,适度紧张有利于发挥,但过度紧张可能会影响表现。“我曾因紧张在一次赛前训练中忘记喊口号,幸好有经验丰富的队友引导。可以主动向他人倾诉来寻求帮助,还可以适度运动来缓解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最重要。”
汤洪波表示,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太空环境对身体要求极高,选拔时需通过严格体检;其次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航天任务涉及上千项科学实验,需掌握多领域专业知识。身体和知识是飞向太空的“双翼”。
问题三:向吴敏霞和汤洪波共同发问,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如何说服自己坚持下去?
对此,吴敏霞和汤洪波分享了他们在前进道路上的心路历程,用亲身经历诠释了坚持的真谛。
吴敏霞回忆道,她6岁开始跳水训练时只是抱着锻炼身体和玩耍的心态,直到8岁时在电视上看到运动员夺得奥运冠军的那一刻,才在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当五星红旗升起时,那种闪耀的光芒让我立志要站上奥运领奖台。”
吴敏霞坦言,自己也遭遇过严重伤痛和挫折,也想过放弃,此时团队的支持成为她重要的力量源泉。“搭档告诉我,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这让我明白,追梦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情绪宣泄很正常,但不要在冲动时做决定。冷静下来后,你的目标会告诉你答案。”
汤洪波分享道,备战神舟十二号,也就是空间站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时,他面对需要掌握的海量医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一度感到“头都快炸了”。但后来他平静下来,“与其焦虑,不如从零开始,认真学习,我把每个参数都记在纸上,一点点学习进步,慢慢心里就有底了。”每次面对挑战,他总是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想要什么?我需要做什么?现在我能做什么?“仰望星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