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5月16日讯(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南京市青柚志愿服务队联合社区康复服务点,在南京市佑安医院(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职业康复活动。空灵鼓的悠扬旋律、非遗竹刻的匠心技艺,让精神康复对象在音乐与手作的沉浸体验中舒缓情绪、提升技能。记者现场看到,活动通过“音乐疗愈+非遗工坊”的IM电竞创新形式,为康复对象打开一扇融入社会的窗口,传递温暖与希望。
自然之声、轻叩心扉。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带领康复对象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疗愈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通过空灵鼓、非洲鼓、雨棍等特色打击乐器的即兴演奏与节奏训练,引导参与者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舒缓的乐器声中,康复对象们专注地聆听不同乐器发出的独特音色,这种沉浸式的音乐体验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帮助释放心理压力。
据志愿者介绍,音乐疗愈活动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一方面通过团体音乐放松椅、团体音乐放松系统等专业设备,为康复对象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另一方面还设置了乐器演奏教学环节,在提升参与者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其专注力。此外,精心设计的合唱合奏环节不仅能增强音乐表现力,更能有效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实现身心康复的多元化目标。她说:“整个活动将音乐治疗与康复训练有机结合,通过多感官刺激和互动体验,为康复对象提供了全方位的疗愈支持。”
在“创意工坊”环节,金陵竹刻非遗传承人何胜正在指导康复对象学习竹刻技艺。在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金陵竹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竹刻艺术中独树一帜。这一艺术流派早在明代就享有“大璞不斫”“寸竹寸金”的美誉,曾被列为宫廷珍藏。
只见何胜手法娴熟地演示着雕刻步骤,短短几分钟,一个栩栩如生的兔子挂件便跃然竹上。“我们选择雕刻兔子图案的挂件,既取‘兔’飞猛进、奋发‘兔’强的美好寓意,又兼具实用性,可以挂在车钥匙或背包上。”何胜表示,雕刻是一门“减法”艺术,讲究手脑协调、心手相应。在雕刻过程中,刀随心走,竹随刀转,需要全神贯注。他特别提到,让康复对象体验竹刻创作,不仅能锻炼手脑协调能力,更能通过艺术创作获得成就感。“看着刀尖在竹片上轻盈舞动,将心中所想化为实物,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疗愈。”
活动现场,青柚志愿队的志愿者们,从物资准备、安全引导、心理陪护等方面,全程协助活动的开展,并与康复对象共同展示了此次活动的成果。据南京市佑安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通过艺术与非遗的结合,不仅为社区康复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也能帮助康复对象释放压力和缓解焦虑,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